發表文章

<隨心寫-乒乓島的空氣品質--濾網>

圖片
<隨心寫-乒乓島的空氣品質--濾網>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沒有留意到「濾網」的重要性,最近有感而發覺得它應該升級為僅次於衛生紙的生活用品中的必需品,特別是在室內運動空間中。乒乓島專注於兒童桌球教學(也有大人的教學啦),對於孩子的健康和運動環境,我們有著近乎嚴苛的標準,空氣品質,就是我們重視的一大要素之一 用一張標示熊貓圖案的日期卡貼在冷氣機上,以方便記錄上一次更換時間。感到特別的是,這張熊貓卡在沒有過濾空氣的情況下,短短幾周顏色變深,已吸附了大量灰塵,看來必須要更高頻率更換濾網 濾網雖然看似是一個不起眼的部件,但它卻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尤其在兒童密集活動的環境中。孩子的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對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和污染物更加敏感。空氣中的塵蟎、細菌、PM2.5等,都可能成為孩子健康的隱形威脅 上網查詢相關資訊,濾網的主要功能是攔截這些污染物,阻止它們進入空氣循環系統,並最終影響孩子的呼吸健康。然而,濾網的效能並非永久有效,長時間未清潔或更換的濾網不僅失去濾淨功能,還可能成為污染源,讓灰塵、霉菌在空氣中再次擴散。因此,定期更換濾網是保持空氣清新、健康的關鍵 根據島編現場實際觀察,冷氣每天開12小時,平時應該要每二至三週更換一次濾網,寒暑假應該每一至二週就要更換。孩子們來乒乓島學習桌球,不僅僅是學習技術或鍛煉體能,更是在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們能在健康環境中運動,也是為了體現乒乓島對家長和孩子的承諾——提供最安心的學習空間 濾網可能只是一個小部件,但它卻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家致力於兒童桌球教學的場館,始終相信細節決定成敗,堅守這份對健康與品質的承諾,為每一位孩子提供最安全、最舒適的運動環境

<隨心寫-乒乓男孩不劇透>

圖片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兩位小男生,黃軒和胡冠宇 我看了《乒乓男孩》兩次。第一次觀賞是在首映會,由黃軒的父母邀請,地點是在台北市中山堂。現場星光熠熠,有許多明星到場,包括徐若瑄、鄭人碩、施名帥和魏蔓等人。我只認識徐若瑄,她似乎也認得我,因為向我揮了手... 好吧,其實她是在向全場揮手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我的視線幾乎全集中在黃軒身上,畢竟他是我仁愛國小的學生。除了徐若瑄出現的片段,我的注意力都在黃軒身上,甚至沒怎麼關注劇情。看完後,只覺得這就是一場桌球比賽,和我平時帶隊參加的比賽差不多,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然而,正式上映後,我這次以觀眾的角度重新觀賞,這才看懂這部電影的真諦。原來我錯過了太多,這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部充滿內心戲與深刻情感的感人之作。從球隊的招生與訓練,到好友之間的決裂與重逢,再到母親的遺言與承諾,片中傳遞出每個人都承受著生活中的壓力,而親情和友情正是化解壓力的良藥。當你感到快要撐不住、想放棄時,身邊的親友、教練、支持者們都在為你加油,甚至已故的親人也在天上默默鼓勵你。這時候你要冷靜,不要輕易放棄,因為沒有人會輕易放棄你 啊啊,真想多說一些,但又怕劇透 還是回到黃軒吧,呵呵,淚水還來不及流就收回來了 電影裡的黃軒,簡直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他自己,從激動的吶喊到天然呆的反應,一顰一笑都非常真實。有一個場景讓我特別驚訝,是他和朋友決裂時那種不悅的眼神,這是我從未在他身上見過的。平時他和隊友相處融洽,演出這一幕應該讓他反覆挑戰了不少次吧 胡冠宇,他是文昌國小的學生,我以前在比賽場上見過他,當時就覺得他長得很帥。題外話一提,他的小學桌球教練也很帥,有點像江宏傑的那種斯文帥氣 電影最後一段,鏡頭帶我們回到過去那段純真的桌球時光,只有歡笑,沒有壓力。這段場景讓我特別喜歡,也勾起了我對兒時的回憶。當年和同學們一起選擇加入桌球社團,那是一段美好時光 我塵封已久的記憶,被《乒乓男孩》喚醒...

【隨心寫-從小學到大學】

圖片
<隨心寫-從小學到大學> 乒乓島第二帥的謝教練,代表學校系隊勇奪個人賽冠軍 謝教練小學時,參加一個既像球隊也像社團的團體,一週練習時數約7小時,在教練嚴格的指導下,仍擊敗一些一週15小時以上練習量的學校,得到了一些小名次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看過無數孩子在小學練習時數高達30小時,最終拼上了少年國手拿到國小最高的里程碑,這過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然後從此看到球拍就想躲,因為從小被操過頭了練到害怕 謝教練,小學時桌球成績平平,只得到一些團體賽名次。至今大學四年級對桌球熱情不減,在校練習時間缺席率全隊最低,大三擔任隊長一職帶領學弟妹認真練球 學習要有興趣。細水長流比一鳴驚人重要,到一定年紀的時候回首過去,會發現有專長但不一定是自己的興趣,這其實很可惜,因為從中找不到熱情了 謝教練,曾經的小選手踏上現在教學之路,仍保持自己固定的練習量,而開始教學後,發現了教學原來可以相長,興趣與生活結合,這真是再好不過了! 最後恭喜謝教練奪冠

【乒乓島-桌球比賽成績以外的收穫】

  通常島編不太會po比賽成績,因為桌球能出成績,往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但乒乓島以培養孩子對桌球的興趣為主,不希望家長模糊焦點,以為乒乓島是競技成績導向的球館 但這次太特別了!這是專為身心障礙舉辦的桌球賽...... 孩子現年國三,小三開始學桌球,因腦麻導致左半邊不靈活,桌球要單手拋球和發球,移動因為不便,籃球、足球等團體運動,難以被同儕接受,體育課或需要動手的分組課,每一次都是煎熬,這時爹娘想到乒乓球應該適合,腳步移動範圍不大,又不會連累隊友,可獨立完成 由於孩子自身個性不是開朗型,加上這狀況一定會遇到不友善的同學嘲弄,自信心備受打擊,還好遇到了桌球,遇到了像朋友般的劉教練,一路上鼓勵到參加了桌球比賽,相信多幾次比賽,會因桌球而結交到許多同好 幾次桌球比賽,孩子自信心大增,剛剛通了電話,聽到他滔滔不絕的講述比賽經過,緊張感如同實況轉播,感受的到他生命因為桌球而起了微妙變化。很多觀念,爹娘或師長一定都跟他聊過,唯有親身經歷,才能有所體悟 對了,最重要的爹娘,照顧著孩子的心靈,學校所受的委屈,家裡永遠是最好的避風港 孩子,恭喜你又成長了,聽你開心的講述,真心替你感到高興^^

【乒乓島-溝通,不要直搗核心】

  【小星星】 上課認真,下課可領取一顆小星星,蒐集星星可以換小禮物喔!星星,對小孩來說,可能比糖果還重要^^ 最近有孩子自製星星來換小禮物。以往曾有小孩常會提出這方面的問題,我們也很有經驗的跟孩子說此行為是不對,就像如果有印鈔的技術,但做出來的是假鈔,不能拿假鈔買東西,孩子理解後再鼓勵他認真上課,用正常的渠道獲得,並誇獎他的誠實,願意跟我們說。也會跟小孩說,乒乓島這邊會有上課紀錄,認真上的一堂課才會有一顆星星,所以認真上課是蒐集最快的方法! 星星換禮物應該有五、六年了,最近還真出現自製星星換禮物的孩子,怎麼辦咧? 從自我檢討開始,星星是否尺寸太多造成漏洞?統一尺寸後,圖紙要統一嗎?這樣略顯枯燥。這樣好了,星星上面加蓋印章,即能有不同尺寸,又能有不同花色,孩子不至於連印章都弄得到吧! 看到這邊,您也許會有些想法。直接告訴孩子的家長不就好了,直接開出課程紀錄給孩子看不就好了,直接戳破他……還這麼大費周章 我們不是警察,把孩子當現行犯……不是法官還是檢察官之類的,孩子行為對錯我們不會評論,家長說不定都不清楚,反而覺得孩子很有頭腦咧! 我們是桌球老師、教練。廣義的說,我們是教育者,只是沒修過教育學程,但基本認知清楚。也許所有方法用盡,孩子依然故我。我們最後也只會和孩子聊聊,目的不是揪賊和指責,而是藉由事件讓他了解慾望、合法、規則等等因素,用他聽得懂的語言溝通,進而改變孩子的行為 我們小時候,都曾有些不好的事。有遇過直接戳破的老師;有遇過單獨用心和我聊的老師 孩子性格百百種,溝通方法也百百種,還真說不準哪一種方法較能改變其不好的行為,行為即使改變,有沒有其他副作用產生 所以,建議一層一層像剝洋蔥般的溝通,不要直搗核心,觀察是否有微改變,過程中,至少孩子知道我們出發點是善意的

【誠心建議愛的教育爹娘不要閱讀此篇文章,此篇適用於桌球隊訓練】

✷本文約1700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 ✷應觀眾要求,寫了1小時,已盡量不廢話寫完部份觀點 近日桌球圈瘋傳的教練體罰學生事件,在教育盃比賽會場,引起各教練的討論…… 教練分成兩種,校園教練和球館教練,在此只討論「校園教練」。而校園中又再分成兩種,「健康快樂導向」性質和「競技成績導向」性質,看字面也知道,這兩種同樣是拿著球拍打球,但卻是100%相反的氛圍 而大多數教練從學生時代拿著球拍一路到當教練,睜眼閉眼的終日與球拍為伍,較少參與一般大學生的聯誼、社團等等活動,學生時代小型社會化經驗較少,思想上相對單純,腦袋過於直線思考,出社會應徵校園教練工作後,如果只單純的聽學校、家長的不負責任「口頭希望擁有好名次」,就乖乖的照做,下場通常都不妙 以島編自己為例,十幾年來歷屆帶過的校隊,不下數十次家長看不下去自己孩子練球的樣子,只差沒下跪的拜託我嚴格一點,爹娘說:我們深知嚴師出高徒、不打不成器的道理,請教練高抬貴手重重下手,讓孩子進步吧,我們希望孩子有好的成績,也希望改掉他的惰性。而每次「一出手」,也沒有一次是沒事的,輕則搬出爺爺奶奶看了心疼,還是不要好了,重則拍照準備提告 有更多情況是,被罰孩子的家長沒事,但旁人看到就出事 也悟出一些想法。自己孩子言行舉止、品行請爹娘自己教好,我是桌球教練,只能教好球技和球場禮儀。但學習態度不好的孩子,球技也不可能好,請要有心理準備,廣義的說,態度不好,學什麼都不好 尤其是男生,實在有夠難教,看看校園中,一堆自以為的特殊生,是否98%都是男生?根本是寵溺出來的 大人社會中,各行各業都很競爭,做生意要面對同行競爭,也要面對非同行但同性質的競爭,因為人的時間有限,就算不是同行搶食,也會有其他同性質來分食時間。同理,孩子世界中的桌球場上,上百間學校,上千名學生一樣在名次上的搶奪,而唯有天時地利都備足,才可能奪名次。還有一堆補習在分食著練桌球的時間,哪一學科不好,先砍桌球練習時間,能練桌球的時數有限,卻又要求出成績…… 而當孩子行為是自以為是、我行我素、目中無人,任誰教到都會抓狂,也有一部分是希望進入球隊改掉上面的惡習,島編只能說,難啊!太多外在因素介入,根本改不了,要請教練幫忙改,就請您整個家族連署簽名同意,外加教育單位連署同意(有可能嗎?)…… 而能夠被教練...

【兒童特質,是最寶貴的禮物】

七年前,教到一位怎麼教都教不會的學生,學生身心俱疲,自己也氣喘呼呼 …… 奇怪,同年齡同樣的練習量,大夥兒都會進攻了,怎麼就你練不起來,持續訓練「進攻」二個月,這事也在心裡嘀咕了兩個月 握手指導、大量舉例、動作示範、軟硬兼施,但就是學不會,不夠專心嗎?兇一點試看看。手感不好嗎?基本功再加強看看。不會是度數不夠吧?他有閃光,但沒近視啊!到底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了,自己也不清楚,和漢堡討論也討論不出什麼具體方法,該怎麼教會他進攻,變成一大難題,這不是時間到了就應該自然要會的東西嗎? 這二個月學生心裡也不好受,眼看著同袍進攻越來越熟練,也快進行到學習下個項目,自己還像坐在原地剛學走路的嬰兒,我則持續找方法,希望能讓他快點跟上腳步,持續重複著握手指導、大量舉例、動作示範、軟硬兼施 …… 有一次和漢堡吃飯,她說:你要不要打電話問一下邱教練 ( 邱教練是漢堡的啟蒙教練,第一批學生就是漢堡,當時帶出全國冠軍 ) 對耶!邱教練本身的進攻超強,教出來的學生每個都攻的嚇嚇叫,吃飽後一通電話就撥過去 …… 邱教練您好,請教您一個小問題,您的學生每一位進攻都很強,但有沒有可能是學不會進攻的? 邱教練:當然有啊! 蛤!那怎麼辦? ( 驚訝後心裡同時鬆了一口氣,原來邱教練也有教不來進攻的時候 ) 很簡單啊!換短顆粒 帶著這簡單的資訊,立馬幫孩子在器材上做了調整,直接說結論好了!他總算會進攻了,跟上了同袍的進度,加上他還挺認真的,最終在同袍中始終保持前三名的佳績 ^^ 之後與邱教練通電話時,聊到這位學生,他就跟我說:這是天生特質很難改變,與其強行改變,不如順勢的找出適合他的打法就好,才能順利發揮。強行硬練也是可以,但事倍功半,不要這樣虐待學生和自己 拉回乒乓島,時代真的改變了,很高興聽到媽媽們在休息區相互聊天提供正確價值觀,尊重孩子的天性,有人專攻畫畫、有人專攻圍棋、有人五育均衡就好

【兒童才藝-桌球的初次接觸,該從團體班還是個人班入門好呢?】

【兒童才藝-桌球的初次接觸,該從團體班還是個人班入門好呢?】 首先假設每位家庭年收入都超過1000萬,錢不是問題,其次再假設每位乒乓島老師教學功力與學生的互動功力都一致,最後再假設團班與個人班教學內容一樣,只是獨享與輪流的不同 不然以上的變因太多,都分析下去沒人看的完,或島編哪好意思問經濟因素啊!以下只分析孩子的特質 -------- PS.以下用說的顯得很專業,用打字的顯得有說跟沒說一樣,呵呵 接下來會有一堆「普遍」,意思是參考即可 從孩子個性思考:如果只分內向與外向,就太簡易分類囉,但就普遍分類一下好了 【以內向來說】普遍膽小害羞,有可能害怕個人班一對一指導時,老師的焦點只在同一人身上,他找不到躲藏的角落休息;也可能害怕團體班好多同學的場景和吵雜,讓他無法專心學習或擔心程度上的差異!但反過來說,內向也可能喜歡個人班一對一的指導,完全融入與老師互動的氛圍;也可能喜歡團班,練一練就休息一下喘口氣,希望老師不要把焦點只放在我身上 【以外向來說】普遍缺乏耐性,有可能受不了全程60分鐘的個人班一對一指導;也可能覺得團體班要輪流和老師打,覺得不過癮!但反過來說,外向也可能喜歡一對一上課,越打越high,無其他人瓜分時間;也可能喜歡團體班,和老師練一練,就急著想和同儕互相對打 以上怎麼說都通,內向也不一定膽小害羞,外向也不一定缺乏耐性,只是普遍。寫到這裡,想想乒乓島的孩子,上述寫的好像也不普遍耶!有可能只是多數人的普遍印象吧! 寫到這裡好像沒什麼重點,呵呵,其實想表達的就是很難說一開始從團班好還是個人班好,只能說都可以嘗試看看,但衷心建議一個重點好了,『以孩子興趣為出發點做選擇,而不是家長想要的學習成效做選擇』 也許家長會說:我只想孩子上個人班,進步比較快或只想上團體班……。但孩子若上了沒興趣的班別,能學的長久嗎?學的快樂嗎? 所以……建議先體驗一堂課,與孩子討論後再決定,這不是什麼重大決定,毋須過度燒腦,後續也可以再變更,只是寫這麼一堆字,只是想表達要站在孩子的興趣角度思考而已 PS.如果孩子未來志向是當莊智淵第二,則只建議個人課;反之,則建議都各嘗試一堂試試看

【兒童學習動機來自興趣】

圖片
桌球讓半獸人小孩變乖了 演戲就要演的像周星馳電影一樣逼真,不然電影不好看、不深刻。今早兇了一位學生...... 前提:孩子對桌球要有興趣、要有興趣、要有興趣(很重要所以說三遍),以下內容都離不開「要有興趣」為前提

【貓×轉念×教學】

圖片
【貓 × 轉念 × 教學】 放假四天,其中有一天去高中同學家玩,高中友人五人被四隻貓圍繞,真是有趣 四隻貓有四種不同個性,最大的母貓,個性害羞,一進門,三隻小貓都圍過來,像狗一樣聞來聞去,唯獨母貓,躲起來了,一個多小時後才肯露臉。吃飯時,母貓也很特別,不在飼料盒吃,一定要用貓掌抓出來,在地上吃,真是有個性的一隻貓^^ 三隻小貓中,每隻愛玩的東西都不一樣,有的對逗貓棒很無感、有的喜歡玩島編的純牛皮包包、有的喜歡玩鞋子上的鞋帶、共同興趣就是,對我們吃的食物一直伺機而動^^ 島編同學除了禁止牠們吃我們的食物外,其他行為一律開放態度,但貓兒們也挺有分寸的,皮不到哪裡去,好像也知道框架在哪裡,在這範圍內,主人就不會太生氣 想到小孩子個性也很多種,肢體協調及專注力程度也都不一樣,在練習同時,只要大方向走對,小細節也未必要面面俱到,太細的細節有時要請時間幫忙了。 有時,這樣才不會亂了走向。 距離學會一項東西,我相信遲早學的會,但不會有終點,反而中間的風景過程才是值得回憶紀錄的地方。 貓的一生約13年,人的一生約85年,哪種生物不想開開心心的過一輩子,貓的慾望極單純,其實較可以開開心心過生活。 假設明明還是一隻半歲都不到的好奇貓,硬把牠訓練成6歲以上的成熟穩重貓,我相信這隻半歲好奇貓,應該會很痛苦,何不交給時間讓牠順順的成長就好,我們在牠成長過程中,給予適時的輔助即可 而人,除了自己的慾望造成壓力,還有旁人給你的期望更會造成壓力,我相信貓沒吃到人的食物,只會有點小失望,如此而已。但人很複雜,當旁人給你期望過高,自己負荷不了因而失望,失望久了變絕望,就影響身心了。(國、高中生跳樓就是這樣) 開心,先從降低慾望和期望開始^^

【兒童桌球教學】

【教學】 先釐清一個事實 有很聽話的小孩;反之,就有很叛逆的小孩? 有很專注的小孩;反之,就有很分心的小孩? 有很......;反之,就有很...... 總之,我相信一個人一種個性,教學對老師是很大的考驗。『教學』二字,能做到『教』出去後,學生『學』的進去,解釋來說如此純粹,實作卻不太容易。 每位老師和家長都希望孩子專心學習,但往往孩子總是不認真、分心、東摸西摸,在爸媽不斷要求下,才完成事情,最後大家都很累。在此,島編分享的教學心得,希望對大家能有些許的幫助^^ 教學上,島編使用三種方式,『具體』、『框架』、『氛圍』,但舉例的方式都以桌球教學為主,再請家長反思應用囉^^ 【何謂『具體』?】 當要求初學桌球的孩子專心時,其實孩子是很模糊的,因為『專心』二字有點像形容詞,不夠具體。 我會說『桌球的專心』就是: 1.看仔細球的彈跳 2.注意手部的姿勢 同時解釋彈跳到何時該打球與完整的標準姿勢,最後則再提醒,桌球的專心就是1和2,並偶而抽問,烙印在他心中 (對初學者,注意好1和2時,呈現的就是學桌球的專心。) 再舉例,當請孩子左手不要放下去時,我會說『左手拿起來,手肘放到腰旁邊,輕握拳頭』。因為不要放下去,那到底要放哪?是舉起來嗎? 也許前幾節課有教過,但一週打一次,加上孩子是健忘的,具體的提醒可以加深印象 具體,也等於老師要做動作或握著學生的手做動作,而不是一直口頭碎念 具體,是讓孩子理解最快的方法 【何謂『框架』?】 當使用『具體』了,孩子依然分心,這時就是皮癢,喔!不是,是加點正向的限制 (PS. 負面的限制就是,你若不認真,我就...) 何謂正向的限制呢?就是聚焦目標,為完成目標而做的框架,以孩子「內心認為做的到但沒信心」的目標,無壓力狀態施予小壓,也就是框架 在沒訂目標時,孩子屢屢失誤,但老師覺得孩子程度應該要到30 我會下第一個框架,『目標訂30下』。 依然完成不了時,我會訂第二個框架,『5顆球的其中一顆要完成30下』。 依然完成不了,我會下第三個框架,『兩顆球加起來要30下』 這時要觀察,是老師自己目標訂錯了?還是孩子根本不理你的框架,依然亂打? 目標訂錯,我就下修;若是孩子根本亂打,那只好出現第四個框架,『這是最後機會,因為你的不專心,導致不會進步,...

【媽咪,我可以買一支桌球拍嗎?】

【媽咪,我可以買一支桌球拍嗎?】 為何乒乓島沒有桌球器材專櫃,桌球器材買賣實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網路比價殺價競爭是一回事,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家長心中「認知價格和實際價格有很大的落差」 相信各位家長心中桌球拍,價位大約是100-500元吧,別鬧了,那是文具店、大賣場或體育用品社賣的^^ 要學好桌球,最重要的就是手上要有一把屬於自己的球拍,即使每支球拍就算牌子和型號一樣,但手感上還是會有些不同,因為桌球拍材質85%以上必須是木材...... 對了,這一篇文章很無聊,您確定還想往下看?無聊到島編只會對熟識的家長解釋,而且還必須是對方先詢問時,因為信任感不到,專業會被誤會成推銷 真是要往下看,好吧!既然有人願意看,那我只好繼續打字了,但打字很累,就儘量直說重點 拆解桌球拍,是由板子和膠皮構成,板子是主體,皮是消耗品,當學習一段時間後,建議板子等級換好一點,因為板子不用常更換,而且強度沒到非常強時,對板子幾乎是不會消耗到的。選手力量過大,擊球點也準,一直強力打拍面上同一位置(點),才會對球拍造成消耗,才會需要更換 但膠皮就不一樣了,當膠皮不斷與乒乓球摩擦,皮的抓球力會下降,造成失誤,就必須換了,不然省了膠皮錢,卻浪費了學費或輸了原本會贏的成就感。就好比是摩托車的輪胎,不斷與地面磨擦,最後胎紋消失造成打滑,為了安全,這錢省不得阿阿阿 在乒乓島,已經準備許多球拍,讓孩子免費使用,其用意有2 1.在孩子還不確定能學多久?對桌球興趣到哪?則不建議購買,因為球拍放久了不使用,也是會壞掉的(膠皮老化、板子發霉) 2.島編一告知價格,總是先看到驚訝表情,然後聽到太貴了的聲音...... 那何時適合購買呢? 1.孩子學習超過半年且興趣濃厚,而且承諾會認真學習 2.「了解」既然花錢請老師教桌球,就不適合用文具店、大賣場或體育用品社賣的球拍,因為那是玩具,用玩具上課是浪費學費的,到不如用乒乓島免費提供的球拍 其實島編一直不解,鋼琴、小提琴,好幾萬買的下去,孩子未必有興趣情況下,還是強逼要練習 但孩子對桌球很有興趣,為何桌球拍買不下手呢? 請點解!?

挫折為孩子成長必經之路

弟弟桌球比賽輸,哭 哥哥說:世界杯足球賽的選手四年踢一次,輸了才會哭,你4分鐘打完一局,輸了就哭,那你學桌球,一定會常常哭 抗壓性、挫折忍受力低,因人而異,「先天個性」或 「 後天寵溺 」 ,都可能造成,在此討論前者狀況的心得分享。 也許家長了解這些觀念, 但 「 知道』和 「 做到』始終是兩回事,就讓我們一起朝 「 『做到 」 的方向前進吧^^ 首先,先幫孩子釐清 「 輸的原因 」 。 輸的原因大致分四種:運氣不如對方好、程度不如對方好、條件不如對方好、心態不如對方好,溝通方式也要跟著調整。 【運氣不如對方好】 『剪刀、石頭、布』,輸贏100%是看運氣,當孩子今天運氣特別不好,一直輸......,好生氣喔,我要噴眼淚><。 老師:你知道對方會出剪刀嗎? 孩子:不知道,若知道我早就贏了 老師:那對方知道你要出布嗎? 孩子:不知道或 「 賭氣說知道』 《島編的溝通方式》孩子嘴巴賭氣說知道,其實不用太在意,因為孩子心裡已經有答案,只是嘴巴不說,這時不用在當下逼孩子說 「 標準答案 」 ,繼續做原來做的事,或請孩子休息一下,觀察孩子情緒,待穩定後,再溝通,通常孩子較能接受』。 (我用『接受』,因為孩子心裡早就 「 理解 」 ) 【程度不如對方好】 相同年齡、相同練習量,但由於先天資質不佳。 孩子:我們是同學,一起來乒乓島練習,為什麼三個月後,只要跟他比賽,我就一直輸......,好生氣喔,我要噴眼淚><。 《島編的溝通方式part1》他是你同學,一起和你學桌球,年齡和練習時間都一樣,但想一想,老師教的時候,他有沒有更用心的學習呢?他回家會不會自己練習揮拍呢? 老師看他休息時間,喝完水後,就拿著球拍在手上把玩,是否更熱衷桌球呢?所以當老師用心教時,你要更用心學,老師會幫助你加速進步的^^ 《島編的溝通方式part2》承接part1,若孩子是心平氣和覺得,他本身也是很認真,但還是輸,那就換個方式溝通。 每個人厲害的地方不一樣,不會樣樣都很棒,像你畫畫就很棒,跑步就很快......。你喜歡來乒乓島打桌球,就享受打球過程帶來的樂趣,認識新朋友,一起快樂的打球也是很好的(塑造歡樂情境)。 (...

【桌球教練為何一直加強孩子的基本功】

【孩子學桌球沒進步,學一年,還是練一樣的動作】 家長常問:只是運動,基本功真有這麼重要?為何學習進度如此緩慢,重複動作需要一直複習呢? 且聽乒乓島娓娓道來: 1、標準姿勢:雖一周打1-2小時,難像校隊一周20小 時一樣強,但至少可以跟校隊一樣標準。未來,旁人會說, 有訓練過;反之,別人會想,學了N年,竟......。 2、運動傷害:雖『熱身不足、用力過度』會造成傷害,但 主因是『基本功不確實』,日積月累導也會致受傷。 3、成長捷徑:只有基本功紮實,未來才有「再」進步空間 ,否則,最終還是要走回頭路,浪費一大段時間。 4、重現雄風:基本功紮實,即便10年沒碰桌球,一堂課 內,即可回復往日雄風;反之,兒時,老師 「 教 」 給你,長 大你卻還給他。 5、關鍵時刻:招式、技巧永遠學不完,但學習時數不多,學藝若不精,在比賽時很難發揮,也可說即使是頂尖球員在關鍵時刻,會放棄技巧球,進而採取保守的基本功         ----------(分隔線)--- ------- 其實,桌球不像數學有明顯進度,小一教加減、小三教乘除 、國三教三角函數;桌球如寫書法般,知道訣竅,重複練習 ,EX:『永字八法』,在練好桌球同時,自然培養孩子的「 耐性」,桌球是【動態的修身養性。】 衷心建議:一切從基本做起<李家同著>

【孩子都有一百分特質,需要放對位置】

【孩子都有專屬的特質,需花時間觀察】 【孩子都有一百分特質,需要放對位置】 回想以前我還在讀大學時,最早教的球隊,西松國小 ...... 孩子:是不是我太笨打的太差,才會換成顆粒拍 老師:為什麼會這麼問呢? 孩子:上禮拜師生盃 ( 就是現在的教育盃 ) 在比賽會場的休息區,我聽到隔壁,學校的教練和其他學校的教練聊天。他說,太笨、太差的就換成顆粒拍 當時,我只跟孩子說:別的學校教練亂說的,不要當真。 ( 現在想想,當時我的回答也真是沒智慧 ) 首先孩子,你要先了解,人,各有所長,要放到對的位置,才會有好的結果,逆天而行,是很痛的,而且必要性不大。例如:數學 80 分,英文 50 分,我會希望你數學進步到 90 分,而英文,能到 70 分即可,順著自己的興趣發展,不要強求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別人好的我也要好,人不可能樣樣 100 分的。 其次,有些外力是不可抗拒的,必須學會接受,例如學校上課,能說不想去就不去嗎?媽媽規定 21 : 00 以前要睡覺,她是為你好,要先學會接受,別只想著找理由反抗。 若以上你了解了『定位』和『接受』的觀念後,就再往下看囉! 以下回答是我這幾年的心得,希望對使用顆粒拍的小孩,能有幫助 會使用顆粒拍的原因: 1. 膠皮分大陸、德國、日本,同時有分平面、短顆、中顆、長顆, anti ,牌子約 30 種,每個牌子約 10 種型號,搭配到不同木板會產生不同效果,專業教練會判斷,當你基本功到一定程度時,會再做調整,有可能從大陸跳到德國,也有可能從平面跳到顆粒,太多種因素在器材上做調整,並非太差才做調整,而是找出最適合你的武器,在場上才能順利發揮,就像關羽的青龍偃月刀給劉備使用,不是很奇怪嗎? 這也像鋼琴是音樂之母,當鋼琴有一定的認識後,我們再看看你對何種樂器有興趣,然後再調整學習 ^^ 2. 不可抗拒因素,練習時數較少 球隊一週練 7-25 小時的都有,當時我們練習時數較少,若想出奇制勝,必須先降低自己的失誤。 平面膠皮對球的旋轉太過敏感,而顆粒膠皮對球體旋轉較為遲鈍,雖打不出強勁的球,但相反的自己也能穩穩打,不容易被對方旋到,當節奏控制的好,一樣能取勝 ^^ 部分教練太專注在桌球上,只知道訓練,往往忽略孩子內心感受。 尤其對自信心不足的小孩,只要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吹動他的...